首页

伊莎麻辣女教师

时间:2025-05-29 02:04:54 作者:杜苏芮、苏拉、海葵被“除名” 台风名称为什么会被替换? 浏览量:83563

  记者今天(5月28日)从中国气象局获悉,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57次届会上,与会会员达成一致,决定对2024年度3个台风名称进行替换。新增的3个台风名称分别是“Bori”“Saobien”和“Tianma”。其中,

  “Bori”由韩国提供,用于替换“Doksuri/杜苏芮”;

  “Saobien”由越南提供,替换“Saola/苏拉”;

  “Tianma”由中国提供,替换“Haikui/海葵”。

  据了解,台风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,科学合理的命名规则对台风监测和预警至关重要,它便于我们准确识别台风,还承载着一定的气象文化意义。

  台风名称为什么会“以旧换新”?

  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,亚太台风委员会负责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台风命名、除名及更名事宜。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会员各提供10个名字,构成一个完整的命名表,这些名字按顺序循环使用。

  如果某个台风因灾害过大给某一地区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,比如重大人员伤亡、巨大经济损失等,相关会员可向台风委员会提出对该台风名称进行除名的建议。此外,若某一名称因其他原因(如具有不雅含义、政治敏感性等)被认为不合适继续使用,也可能被提议除名。

  台风委员会将根据提议进行商讨和投票,若全体成员达成一致意见,该台风的名称将被正式从命名表中移除,并由相关会员提供新的替代名字。这一机制旨在确保台风命名的科学性、适用性和文化适宜性,同时尊重各会员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传统。

  命名规则

  在命名规则方面,每个名称需满足多项条件:

  名称不能超过9个字母,以便于清晰、准确地传达信息;

  要确保容易发音;

  在各会员所使用的语言中应有明确且无不良的含义,不会给各会员带来任何困扰;

  不能是商业机构的名称。

  这些台风的新名字不仅丰富了台风命名体系,也展现了各会员国家和地区丰富的文化特色。

新增3个台风名称中文译名

  (总台央视记者 褚尔嘉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黄金暴涨背后是美元信用“裂痕”

受强降水影响,珠江流域北江发生2024年第2号洪水。21日早晨,北江下游控制站石角水文站流量为14900立方米/秒,已经超过2024年第1号洪水。

中新健康|天津大学针对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取得新突破

国际科学界通过阿波罗任务、Luna任务等认识到月球正面最古老的月海火山活动可以追溯至40亿年前。2021年以来,中国科学家通过嫦娥五号采回的月壤样本,证明月球正面20亿年前仍然存在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,并利用嫦娥五号样品中的火山玻璃珠揭示了月球正面甚至在1.2亿年前还存在小规模的火山活动。

植保无人机挑麦田春管“重担” 山东“新农具”解锁耕作新模式

普通人即使不特意去听扬琴演奏,也可能在周星驰电影《功夫》中与扬琴不期而遇——影片后半段“猪笼城寨”三大隐世高手使出“十二路谭腿”“洪家铁线拳”“五郎八卦棍”大战“斧头帮”的高燃场景里,配乐正是四川扬琴曲牌《将军令》(注:四川扬琴是中国扬琴主要流派之一)。

外媒:叙利亚驻俄大使称叙方已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

习近平提出三点主张:一是坚持创新驱动,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。二是坚持与时俱进,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。三是坚持以人为本,推动解决发展失衡问题。

捐赠张幼仪旗袍 徐志摩长孙携妻女来到浙江海宁

会议强调,要深刻汲取李海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,引为镜鉴、警钟长鸣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坚决做到“五个必须”、严防“七个有之”,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。

相关资讯
(巴黎残奥会)“七朝元老”姚娟:难说再见

中华文学既有天然的多元特色,又有明确的一体意识。如各民族神话都有盘古、伏羲女娲、炎黄、尧舜禹的源流,都有“同源共祖”的叙事;无论《江格尔》《格萨尔》《玛纳斯》三大史诗,还是古老象形文字记载的东巴史诗、贝叶上的傣族史诗,以及流布于南方的创世史诗、迁徙史诗,都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集体记忆。东汉云南白狼王曾以地方语言创制《白狼王歌》表达对中原王朝的认同;金朝完颜亮以《题临安山水》表达一统天下的抱负;畏吾儿元曲大家贯云石以写屈原来体现对儒家政治操守的追求;元代哈萨克诗人廼贤以写岳飞来赞美保家卫国的忠义。这说明,中华文化的精神早就超越了狭隘的族别差异。在各民族文人的心中,来自哪个族群并不重要,天下、忠信、仁义这些中华文化的共同价值观才最重要。而这共同价值观便是凝聚多元的“一体”。到了近现代,很多少数民族作家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不断表达坚定的“中国”认同。如抗战时期维吾尔族诗人黎·穆塔里甫用维吾尔文创作《中国》一诗,抒发中国“就是我的故乡”;哈萨克诗人唐加勒克用哈萨克文创作《誓言》,将“中华”视为自己的眼睛。新中国以来,蒙古族、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、藏族、彝族、壮族、白族、傣族等大批少数民族文学家都以本民族语言创作了大量以“祖国”为题的诗歌与小说,用饱含深情之笔,共同书写着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,共同强化着国土不能分、国家不可乱、民族不可散、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。
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